4月,是一個追思緬懷的時節,清明期間,由“看臺海”播出的《“亻厓”的尋根筆記》系列節目勾起了兩岸客家鄉親無盡的思念。
節目名稱以一個客家文字“亻厓”為引,快速吸引了兩岸客家人的聚焦。明清時期,福建、廣東大量客家人渡臺墾殖,而今臺灣500多萬客家人中,祖籍梅州的就有180多萬人,他們在臺灣的早期開發和後來的抗日保臺鬥爭中都功不可沒,其代代相傳的家國情懷對臺灣社會具有深遠影響。而節目最大的亮點是新面孔的出現,過去提到“尋根”,都是一個個年邁的背影,述說著催人淚下的思念,而此次卻是一個個矯健的步伐,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尋根的見聞,讓觀眾透過鏡頭,跟隨一個個臺灣客家青年,以新的視覺去探尋祖地的新貌,以深的思考去感知根脈的同源。
臺灣世界客屬總會會長、新竹縣前縣長邱鏡淳在收看節目後評價,“尊祖敬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,看到臺灣的客家青年能傳承這份美德,感到很欣慰。”
(梅州市台辦供稿)
本期播送臺灣青年徐碩彦的尋根故事《給未來孩子的禮物》。
上一條:《“亻厓”的尋根筆記》
下一條:《“亻厓”的尋根筆記》之三 : “亻厓”的祖先哪里來 |
返回列表 |